交大“金牌”老师上“活”每堂基础课,带领学
牢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任,
博士毕业留校工作20多年来,
他潜心科研、热心教学,
努力上“活”每节课,上好每门课;
怀揣一颗对学生负责的赤诚之心,
带领同学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他踏踏实实、勤勤恳恳,
努力做好学生称道的好老师
潜心学术、不断创新,
坚持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
他是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
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郭为忠教授
“学中做”“做中学”
贯通教学与科研,上“活”每堂基础课
郭为忠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科研反哺教学,先后主讲过《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机械动力学》《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设计与制造II》等多门专业课程。其中,《机械原理》《设计与制造II》是机械工程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机械工程领域的入门课程。怎么样在新时代讲好经典的基础课程,需要跳开传统的课程内容框架,另辟蹊径。立足课程教学需要,郭为忠将科研和教学贯通起来,全力投入本科生培养,大胆引入了课题组有关现代机械和机器的“三子系统论”等科研新成果,从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层面来切入课程讨论,更新了对现代机械和机器的整体认知,重构了课程的内容体系和知识架构,带给学生观察现代机械和机器的全新视角。与此同时,针对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郭为忠以项目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把课程项目的指导划分成了调研和立题、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原型制作与改进4个阶段,让学生收获切身的感受和经验积累,形成了课堂教学主线围绕课外项目主线、2条时间主线稍稍错位但又并行的“双主线”项目式教学技法。
另外,用科研思维贯穿课堂教学、课外项目全过程,郭为忠提出了微科研训练技法,把课外项目的开展当成了一个微型的科研过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项目的调研和立题、到方案的提出和优化、再到实物原型的加工和调试,全程以科研的思维和习惯来训练、武装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为推广微科研训练理念,郭为忠2014年还创建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构与机器人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指导本科生科创活动,成绩显著,工作室多次被评为优秀。
课程教学应该始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要和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相关联。
——郭为忠
潜心学术、注重实践,
融通传承与发展,上好每门专业课
要上好一门专业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经验积淀。刚开始工作时,郭为忠对课堂教学没有什么经验,他便主动向老教师求教,到老教师的课堂“蹭课”,用心揣摩老教师把握课堂节奏的讲课技巧、模仿他们的授课风格。2002年起,他担任了《机械原理》主讲教师。在导师邹慧君教授的带领下,将《机械原理》建成了上海市首届精品课程。在长达十多年的主讲实践过程中,他虚心向邹先生等老一辈学习,博采众长、不断探索课程的教学技法,年年有改进,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科研成果的丰富,他对课程教学从最初的“照猫画虎”到“游刃有余”,渐渐有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之后更是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课程教学的变革途径,取得丰硕成果。他的课程思政经验被选入学校推荐的4个典型案例,在2020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分论坛上进行了汇报,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同时,郭为忠潜心学术前沿研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取得丰硕科研成果。他的研究领域是现代机构与机器人学及其在重大装备创新研发中的应用,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中国好设计(创意奖)”2项,为我国攻克大型航空发动机机构自主设计难题做出了贡献。他是欧亚六国合作“高等机器人硕士学位(EMARO,EMARO+)”教育项目发起人之一,为学科建设评估以及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做出了贡献。
与学生合影
身先示范、鼓励创新,
连通教书与育人,关心每位学生成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郭为忠认为,教书与育人是天然相通的,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同样肩负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任。他在教学实践中寻求教书与育人的连通,带领学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激发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引导同学们通过主动、深度地学习,练就一身报效祖国、建设国家的真本领和为国拼搏奋斗的使命感,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下一篇:没有了